织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助推县域医共体建设
编辑日期:2017/2/28  作者:芜湖县政协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织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助推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政协委员,县卫计委副主任  奚小仙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让县域内广大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安徽省及我市周边县已先后开展了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县域医共体就是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实行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一体化管理。如果将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比做一张网,那么村卫生室就是这张网的“网底”,它是广大居民疾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和“健康守门人”,织牢这张“网底”,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对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将起到关键作用。
    一、我县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我县现有105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良好,配备了必要的基本设备和药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现有在岗村医2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人,乡村医生167人,护士3人,其他人员15人。执业(助理)医师及护士占27%,乡村医生占67%,其他人员占6%。按年龄分类,50岁以上的50人,占20%40-49岁的149人,占60%39岁以下的50人,占20%。按文化程度分类,中专(高中)201人,占80.7%;大专47人,占18.9%;本科1人,占0.4%。这支村医队伍承担了全县近30万农村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我县村卫生室运行与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一)村卫生室布局不尽合理,村医配备数量不均衡
    村居规模调整后,我县有78个行政村,但村卫生室还有105所,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和村医数量不均衡的问题已经凸显。部分村卫生室坐落在人居较少的偏僻村庄,村医不能及时为辖区内的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部分调配上岗的村医,住家地点与上岗地点相距10多公里远,工作、生活非常不方便。另有少数村卫生室长期只有一名村医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安全令人堪忧,甚至还有个别常年无人在岗的“空壳”卫生室。
    (二)村医培训流于形式,业务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
    建立村医培训制度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村医每年至少要接受两次免费岗位技能培训,每3-5年要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卫生院脱产进修不少于1个月等。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村医培训、进修工作还存在不到位或流于形式的问题。村医文化程度都为中专(高中),思想上普遍存在卫生室就是自己的,对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和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目前,我县村医基本素质、业务水平与岗位职责要求差距较大,绝大多数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公益服务明显滞后。
    (三)日常监管不到位,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丛生
    一直以来,我县村卫生室的管理主体主要是县卫计部门,各镇政府和属地村委会还没有主动参与到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中来。村卫生室日常监管存在“卫计主管部门管得到、看不见,镇村看得见、管不到”的弊端。致使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丛生。如:卫生室内外环境脏、乱、差,无菌区和污染区无法区分等;少数村医上岗不着装,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部分村医注册在甲村到乙村执业;有的卫生室还存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轮流做、一个村卫生室设有两个独立药房的现象。
    (四)村医进退机制不完善,养老补贴政策未落实
    一方面,村医进退机制不完善。目前,村医队伍中仍然有部分服务能力差、到龄不愿退的村医在岗执业,村医岗位缺乏竞争性。另一方面,村医养老补贴政策未落实。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18号),我县已经出台村医养老保险补助办法,但是至今没有执行。村医没有养老保障,导致在岗村医以医疗业务为主,公共卫生服务却流于形式,村医管理难度加大。
    二、加强我县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针对村居规模调整的实际,县卫计部门要加强与各镇政府沟通,共同制定实施村卫生室优化布局方案。要有效整合村卫生室和村计生服务室部分资源,科学调配村卫生室村医数。要充分考虑村医上岗的便利性和村医培训出现“空岗”的现象,实行动态调配和管理,确保广大群众享受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管理,提升能力
    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没有现成模式。县卫计部门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制定《芜湖县村卫生室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镇政府、属地村委会要加强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房屋等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参与村医调配。镇党委、政府要将村卫生室管理和村医服务群众的满意度,纳入村两委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范围,强化村两委对村卫生室管理责任。县卫计部门要建立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卫生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村卫生室内部管理和考核,切实有效解决目前村卫生室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指导建立上级专项资金、公卫、基药、门诊报销等明细帐目,加强药品和耗材管理,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完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绩效考核方案,充分发挥经费杠杆作用;加强村医培训,规范村医服务行为。
    (三)完善机制,激发活力
    县卫计主管部门和各镇政府、属地村委会要加强沟通,完善村医进退机制,严把村医准入关,对执业能力低下、群众基础不好、服务态度差的村医,调整出村医队伍,建立一支服务能力强、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村医队伍。积极落实我县在岗村医养老补贴政策,切实解决在岗村医后顾之忧,使其全身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